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志愿者入口

[使用说明]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RSS 1.0
RSS 2.0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历史年表
·长城法律公文库
·长城景区数据库
·长城专家库
·长城视频数据库
·小站图书室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作  者:辛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中国史研究 2004年第4期
发表时间:2004-04-01
ISSN:1002-7963.0.2004-04-014
文  摘:
明代隆庆初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后,陆续调集一些浙江士兵,北上戍卫蓟镇长城,时称南兵。南兵北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地理现象。本文即主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因素。指出浙江地区自上古以来的武勇风尚,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因缘;浙江士兵远远高出于原有北边戍卒的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是征调他们北上的主要原因,而在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中,善于使用鸟铳等火器,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地狭人众的生存压力,则是浙江人乐于应募从军的内在动因。

参考链接:
  · 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1/657.html
关 键 词:长城 边防 历史军事地理 明代
正  文:
  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南北一大界限,所谓南方、北方,大致即由此划分。自古及今,南方与北方,风土人情,一直迥然有别。古人云“橘逾淮而北为枳”[1],便很形象地描述了淮河南北这两大地域,因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不同,所导致的物种差异。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礼·考工记上》。
[2]《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3]戚继光调入浙兵总数,尚需要进一步考察。蓟辽总督谭纶起初向朝廷要求“募吴、越习战卒万二千人”(《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案原疏虽称“募吴、越习战卒万二千人”,但是结合前后调集南兵的实际情况看,并没有调入吴地亦即南直隶地区的士卒,所以这里的“吴”字,应是虚称,实际只是讲召募浙兵),获得朝廷允准,首批调入的三千名浙兵即在这一万二千人总数之内。谭纶和戚继光整修蓟镇长城,建成三千敌台后,在万历四年,“益募浙兵九千馀守之”(《明史》卷二二二《谭纶传》。万历《明会典》卷一二九《兵部·镇戍·各镇分例·蓟镇》)。这样调入防守蓟镇长城的浙兵,至少应在两万一千人以上。唯另据汪道昆撰《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孟诸戚公墓志铭》所云,在长城敌台建成后,“复增募南兵二万,编伍戍之”(《国朝献征录》卷一○六),与《明史·谭纶传》的记载不同。疑墓志铭所说是通计上述前后两次调入浙兵的约数。另外,最初从浙江调入的三千名士兵为鸟铳手(详下文),随后,戚继光又向朝廷请求:“于浙兵内取杀手三千,鸟铳三千。”(《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练兵条议疏》。)这一要求虽未获允准(《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却表明鸟铳手与杀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作战兵种,而后来戚继光在讲述防卫作战战术时,不止一次提到,要依仗南兵杀手,击退攻上城墙的敌兵,一次作战即可“督南兵杀手数千名”(《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八戚继光《请申军令以壹士心疏》),说明在后来调入的浙兵当中,至少有数千名为杀手。
[4]《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5]《图书编》卷四四《蓟镇关系》。
[6]《明史》卷二二三《徐贞明传》。
[7]《图书编》卷四四《蓟镇关系》。
[8]《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覆蓟镇查盘御史余希周等议处戍兵疏》。
[9]顾颉刚《浪口村随笔》卷六《明初西北移民》并《临潭居民祖籍》条。
[10]《明史》卷九○《兵志》二。
[11]《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12]《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13]《明史》卷九○《兵志》二,卷九二《兵志》四。
[14]《图书编》卷一一七《议里甲以编民兵》。
[15]《明史》卷九二《兵志》四。
[16]《图书编》卷一一七《议里甲以编民兵》。
[17]《明经世文编》卷一五杨士奇《请勾补南北边军疏》。
[18]《明史》卷九二《兵志》四。
[19]《明史》卷一五九《李侃传》。
[20]《明史·李侃传》称李侃疏上后“时不能用”,《明史》卷九二《兵志》四则记云,自杨士奇提出调整南北互戍的建议起,到李侃上疏后,“始议行”。因《兵志》是专记制度始末,故此从之。
[21]《明史》卷一七八《余子俊传》。
[22]《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3]《明史》卷一四五《朱能传附子勇传》。
[24]《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5]《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土兵》条。
[26]《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请兵破虏疏》。
[27]《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8]万历《明会典》卷一二九《兵部·镇戍·各镇分例·蓟镇》。
[29]《客座赘语》卷二《召募十便》条。
[30]《管子·轻重甲》。
[3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2] 《史记》卷一一四《东越列传》。
[33]《宋书》卷三六《州郡志》二。说详《吕思勉读史札记》乙帙《闽越民复出》条。
[34]《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35]《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又同卷《金日磾传》。宋钱文子《补汉兵志》。
[36]《纪效新书》卷首《或问篇》。
[37]《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38]《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39]《万历野获编》卷一七《火器》条。
[40]《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41]《纪效新书》卷四《短器长用解》。案此出明万历十六年李承勋刊本,依据的是《中华武术文库》本《纪效新书》所附据明万历十六年李承勋刊本排印本。
[42]《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43]《万历野获编》卷一七《奇兵不可再》条。
[44]《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案文中“欲练兵三万”之“三万”,所据中华书局影印明末刻本原阙泐,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引文补。
[45]《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明史》卷二○五《唐顺之传》。
[46]《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请兵破虏疏》。
[47]《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48]《松窗梦语》卷四《百工纪》。
[49]《七修类稿》卷四五《事务类·倭国物》。参见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134-137页。
[50]《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案“兵因地而制胜”,原作“兵因敌而制胜”,据《明史·戚继光传》改。
[51]《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2]《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3]《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4]《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议覆添调南兵疏》。
[55]《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八戚继光《请申军令以壹士心疏》。
[56]《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政府御虏书》。
[57]《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议覆添调南兵疏》。
[58]《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59]《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60]《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军政事宜书》。
[61]《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谭纶《陈边务疏》。
[62]《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63]《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64]《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65]《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军政事宜书》。
[66]明季北方边防兵战斗力低下,主要是由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但这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有关情况可参看吴晗《明代的军兵》,刊《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5卷第2期,收入所著《读史札记》,三联书店,1956年2月第1版。
[67]《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68]《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69]《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70]《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71]《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72]当然这只是就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之间,比较而言,而且浙江各地情况也不尽相同。实际实行招募时,还有许多复杂问题,要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当朝宰相张居正就讲到,当时“浙中议论,苦于调发召募之扰”(《张太岳文集》卷二一《答蓟辽刘督抚书》),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看法,即从总体上看,浙江存在着较大的人口外流压力。
[73]《明史》卷二二二《谭纶传》。
[74]《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75]《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76]《潞水客谈》。案文中“大司马”,所据《丛书集成》本原讹作“大司农”,此处乃指谭纶,时任兵部尚书,雅称“大司马”,故据《农政全书》卷一二《水利》录文改。又“戚元戎欲检南兵之愿农者”,“南兵”原讹作“南人”,亦据《农政全书》同卷录文改。
[77]《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78]《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土兵》条。
[79]《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