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从空中看长城
《北京地区长城航空遥感调查》(3)问题讨论
火箭人 于2004-03-21 22:14:56发表于长城小站
三 问题讨论

  (一)北京地区长城的建筑时代
  遥感图像中显示的北京地区长城,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城墙可分为有城台(墙台、敌台或战台)和无城台两类。前者尽管墙体宽窄不一,种类不同,其上都有城台分布,只是密集程度有差异;后者则全线罕见城台。其二,在结构上有砖包墙和石垛啮之分。前者虽然损坏程度不同,甚至夹杂其它类型墙体,但通观全线,砖包墙体的遗迹普遍可见;后者则全部墙体以泥石筑成,砖迹罕见。其三,墙体损坏程度.前者表现为损坏参差不齐,后者则整段损坏,程度几乎没有差别。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初步研究认为,上述特征反映了长城建筑的两个不同时代。即明代长城和明代以前修筑的长城。明代长城以砖石结构为主,其上均有城台;在一个自然段中墙体损坏程度因地而异。明代以前长城墙体以石垛墙为主,其上罕见城台;大都严重损坏,且损坏特点非常—致(图八)。
  北京地区的明代长城已广为人知,此不赘述。明代以前的长城,主要有镇边城以南大村——老峪沟——禾子涧,十三陵北部西岭——黄土梁——外桃园一段,以及石峡、青水顶、北京结、金山岭及曹家路等段。在这些段落中,除大村——老峪沟——禾子涧一段距明代建筑的城墙较远外,其它段落多分布在明长城沿线。其空间分市特点是;明代重新修茸时被截弯取立,如石峡支线、青水顶支线等;为改善攻防条件合弃旧线另选新线,如废弃大村——老峪沟——禾子涧一段,改修广坨山、笔架山——河北省大营盘山、金牛山——禾子涧——黄楼洼。上述情况表明,明代长城基本上是在明以前长城的基础上修茸和扩建的。根据明以前长城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把明以前长城总的走向分布概括为:在北京结以东,除白马关、古北口以东两处走南线外,其余与明长城一致;北京绍以西,明以前长城经黄花城、龙泉峪、西峪、八达岭至青水顶,过青水顶支线后沿禾子涧——老峪沟——得胜寺向西南延伸,经沿河城、东灵山一带出境(其中得胜寺至沿河城一段有待查明)。

  (二)蓟镇、宣府镇长城及其他几段长城的分界和走向
  北京地区明代长城主要由蓟镇所辖长城和宣府镇所辖长城等组成。一般认为,蓟镇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灰岭口;宣府镇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至西洋河。这次调查表明,北京境内两镇长城的确切分界应该在北京结附近。主要根据是具有八达岭、幕田峪一带那种结构谨严、气势雄伟的长城到此突然中断,继之向北西延伸的均为断壁残垣。这里应该是宣府镇长城的东瑞起点。在北京结以东以及结点以西八达岭、青水顶而达广坨山、笔架山,与这一带长城的现状相一致,应属蓟镇辖区,沿河城至东灵山一带也可能属该镇所辖。
  关于十三陵北部的长城。从八达岭向东及黄花城向西延伸的、城台林立的砖包墙,在十三陵以北的外桃园至西岭之间消失,代之以无城台的残迹状石垛墙和山险缩。石垛墙体残高o.5米以下,时断时续(走向、分布是用相关分析刀法追踪残迹推定的)。这种现象的出巩大致与明代末加以修茸有关。这段长城的走向、分布还需进一步详细查证。
  关于永定河畔的幽州及沿河长城。这一带是南北交通变冲,烽火台分布较多,但城墙则不连续,北线长城在笔架山、广陀山一带中断,南线长城也止于大村之北西。二者与沿河城至东灵山一带城墙不连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三)障墙、营盘、圆台及坡顶城台
  北京地区北线长城的小张家口——西红山——三司一带,地形比较平坦,在长城主墙北侧,从遥感图像上清晰可见三、四条与主墙平行分布的边墙,这些边墙平行延伸,在山坡上可以连续追踪到(图九)。其中距长城主墙最近的一条,与主墙相距约50米,其余间距大致在20米左右。初步分析认为,这种边墙可能是为了加强主墙防御能力而增设的墙外障墙。
  营盘,是长城线上屯兵、储运、检修武器的场所,调查中在城墙内侧时有发现。这些营盘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因地而异。墙体残留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这类建筑多分布在长城线上和城墙内侧。
  北京地区长城,不论墙台、敌台或战台,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圆形城台未见记载。这次调查中,在遥感图像上发现了圆形图案,经实地考察证实,在禾子洞及南石城等地确有圆台分布。
  在怀柔县半城子以北,发现在一座长方形城台上筑有坡形屋顶。这在北京地区长城城台建筑中是少见的,也是此次调查发现的唯一一处。

  (四)长城毁坏因素
  北京地区长城现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损失程度有着明显的“自然分段”,即在一个大段落中,毁坏情况十分相似。经研究,这一特征与诸多因素有关:从时间上看,明以前的长城最晚从金代开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明长城至今也已有三百多年。大自然及人类对长城的破坏程度与年代成正比,年代越久远破坏越大。这次调查发现的一些明以前的长城,均已严重毁坏,而明代长城则比较完好。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质量上,明以前长城构筑比较简易,材料以泥石为主,结构粗糙,容易遭受风化破坏;明长城以条石为基,砖包墙体,以优质灰浆灌注,结构谨严,不易遭受破坏。但是,在明代长城中,随着修建时间不同、隶同关系不同以及地区不同等,其质量也各有差异。如宣府镇辖长城质量就远逊于蓟镇辖长城,而蓟镇的早期、中期长城远不及八达岭、黄花城、金山岭等晚期长城质量好。在空间分布方面,长城所处地形可归纳为山脊、平原及河道三种地区。在山脊地区主要爱自然力破坏,平原地区以人类破坏比较突出,河道地区河流及人类破坏两种因素都有。
  运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长城现状的调查研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各级领导十分关心这一科研项目。地质矿产部领导曾多次指示地质遥感中心,要在人员、经费及设备方面予以切实保证。文化部文物局拨比专款交北京市文物局资助研究工作。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也作了密切配合。这此都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这一任务的胜利完成。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贴最后一次由火箭人修改于2004-03-21 22:19:35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