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的看门狗&文字淬炼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财经作家吴晓波上周被老板请到报社来给我们培训财经新闻的写作手法。看来本报的文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连老板也坐不住了。吴晓波是老板的大学同学,说话自然也就非常随便。他将好记者的素质归结为四个字:重,韧,守,断。
据传吴晓波因为激荡三十年等一系列商业书籍的热卖,身价已逾千万,在浙江还拥有一座小岛。但写作终归是一件熬人心血的事情。据老板介绍,吴身体也不太好,根本不能晚上工作,否则就会失去睡眠。吴如今都是一白天独自看书写字,到傍晚时候才会找人聚聚,放松放松。对于优秀的写作者来说,每本书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果。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听讲座的时候简要做了笔记,如下。
1。对新闻的理解---“三狗定律”
第一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这说明新闻是对反常事件的记录。
第二句:把你从门里赶出来的时候,再从狗洞了爬进去。这说明一线的调查记者最可贵。
第三句:记者是公民社会的看门狗。但在中国只有在财经领域,空间还算比较大,财经媒体由此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记者,中国记者变成了商业世界的看门狗。
2.关于职业焦虑
不仅是我们这种市场化媒体的记者有焦虑,体制内的也一样有。这是个需要用理想来做支撑的职业,焦虑感如影随形。这个职业似乎只有三到五年的生命,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天分的重要性比不上爱好的重要性。如果不喜欢就不要当记者,因为又耗时间,又不来钱,否则到了50岁以后变成牢骚鬼。“如果你不成长的话,你看到你采访过的人步步高升,你就会在回忆中变成牢骚鬼。”
3,守:如何克服焦虑:由轻变重,干掉天花板
记者这个职业有点像很轻的职业,年轻时会感觉新鲜,但结婚生子之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庭里,而年轻人就像潮水一样涌来,干到3到5年之后,就会很焦虑。我不太喜欢做管理,所以还要写稿子,让自己由自行车变成坦克,干掉天花板。
我从94年开始,在报纸上开始开专栏,97年开始写书,已经十多年了,每年一本。写专栏和书能把自己锻炼起来,专栏要注重文本,文字表述方式具有特征,在固定人群中传播。慢慢要形成自己叙述的风格,摸索是很好玩的事情。
另外,知识的模块化,当记者要做什么都懂一点什么人都认识,只要三年就很无聊了,但仅仅满足于此就会无法成长。每个条线后面都有很多模块,这个职业水很深。一二十年做完之后,在某一块就成为专家。不能浮在表明,这是模块问题。
其次,是知识结构问题,这个职业是一个经验型职业,现在所报道的东西全部都具有不确定性。如何判断中石化收购瑞士石油公司的事?此前中国垄断行业也进行过类似的收购,成败如何呢?在写报道的时候拉开到时空的坐标系的来判断,对错要在相当长的时空中才能判定,但对错是不重要的。
这是知识的坐标系来进行判断。媒体可以提供经验型的判断,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亲身经历加学习,时间和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对于记者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知识模块和坐标系的建立,就可以成为重型记者,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然要当重点记者,还要和重点人物,重点企业和重点事件在一起,记者的职业是需要爆发的,在某个时间点上建立起自己的名望。在最好的媒体中成为最好的记者,才能建立自己的能力。记者是打出来的,要思考有没有可能在重要的战役和战争中让自己站起来。
4.韧:关于职业成长
总是换职业的人忠诚度不高,这是他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和爬楼梯一样,不能因为年轻时候体力好就总是换楼来爬,结果总是达不到高度。很多聪明人成不了大事就是选择太多,不断焦虑然后犯错误。
单纯也是一种幸福。职业要做一个规划,你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多的煎熬,坚持是最难得事情。我从90年开始当记者,感到93年就很焦虑了,新华社改革考评机制鼓励写稿量,有一个记者一年写了650篇稿子,是我的NB倍,当时我都要崩溃了,三年就要遇到一个门槛。
后来就开始写书。《农民新世纪》第一次就一个模块来做研究,研究非国营的流通问题,后来又写两本,在南方窗也发表过对话体的专栏,当时我自称吴先生。都是进行文本的自我修炼。后来写大败局,非常营销,温州悬念。后来关注企业家和社会是什么关系,叫做被夸大的使命,但卖得不好。
04年突然说我要写《激荡30年》,当时没想到中国经济改革会大踏步倒退,虽然gdp大幅增加,但同时奠定了国有垄断的策略。04年到07年,我用三年写一部书,用了一年的时间用什么逻辑来写,准备写民营资本的问题,经济思想的争论,比较著名企业家的个人成长,缺的是,国际资本和资本市场。
从2004年宏观调控以后一个问题就越来越尖锐,我开始思考国家和经济是什么关系,到现在感觉这是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的国家特别喜欢参与到经济中去,除了政治体制的原因之外,还有中国的传统,这个传统几乎从封建时代就开始了。所以我开始写商业历史的书。
因为我比较笨,所以我坚持做一件事情。
5.守:关于职业操守
记者写作要有一颗中正的心,不要以好恶感评价。在商场上,只有极少数坏人,很多人都是想赚钱而犯了错而已。记者会受到利益的干扰,被名利诱惑而有欲望。各位如果写正面报道的时候,不要有更多的溢美之词,这是以信用做抵押。也不要做落井下石的人。
如果把职业生涯看得很长的话,没必要哗众取宠,这样对事实会有更多的求证。一颗心一定要守得住。不要被钱,名,职务等诱惑。一个真正好的记者要做到在业内没有朋友,所以才能守得住。
6.断: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
媒体长年内被认为是事实的陈述者,但是你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的,本报的立场是什么,本报的立场是由资深立场和资深评论员决定的。比如环球时报就是有立场的报纸,参考消息就时没有立场的报纸。
立场需要报纸核心的从业者有判断能力,本报或是本人是怎么看的。几乎是没有人一定是准确的,最终是要考结果来肯定过程的。断要有依据有理性。一开始是很谨慎的,但慢慢的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出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重要的。
7.关于文字的淬炼
人和人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不同,有些人会认为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并不看重“怎么说”。但我认为文字还是很重要的,归结为两点:一是讲究,二是细节。
首先是文字的节奏,有些人天生就对此有感觉,有些人就没有。我认为,对文字进行有意识地训练是很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可以找人模仿,慢慢形成自己的文本风格。我找的是沈从文和茨威格。好的文章是可以被朗诵的,所以文字还是要讲究。
第二,文本写作比较关键的是掌握细节能力问题。在不虚构的情况下,做到主观描述。(比如,对史玉柱的描写)。这种主观描述对财经媒体是有价值的。
一开始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写作对于人的要求很高。在平时碰到好的报道的时候要研究。
(茨威格和沈从文为模版,作品中华丽而充满热情的文字,具有很好的思想性。)
程韵于
2009-06-30 10:47:10 发表在分类:
悦读 中
(50739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