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边的故事1:从滇西到冀东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人老了,最近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过去走在路上经历的事,觉得应该整理一下,起名"长城边的故事",今天讲的第一篇叫"从滇西到冀东".
那是2003年夏天大概是8月,"非典"刚过,我们一群人去了董家口. 董家口是在山海关以西,属河北抚宁县,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向隆庆皇帝上疏建议修建.长城筑成后,戚继光从浙江金华府调来3000名“火枪手”,为稳定军心,当年调来的军士都带来了家眷,在此安家守边,保护长城。董家口就是一个典型的明代守城将士后代居住的村庄。现在,这些“长城后裔”尚有陈、李、耿、孙、赵、张等六姓.
爬到山顶的敌楼上,看到一些卖东西的当地村民,一个年轻女子在卖黄瓜,那里的黄瓜是短粗且黄里透白的那种,而不是绿色细长的.一行中一个人就和年轻女子聊起来,不知道是怎样开始的,大概是先问她她的先人是不是也是明时"浙兵"的后代.女孩说不是,然后说自己是"傈僳"族.这一下就把大家给弄晕了,傈僳族住在云南西边的大山里,挨着缅甸,这名字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过,更何况会在隔着那里3000公里的河北东部的山沟里,长城脚下碰见呢?
"我说怎么你不太象(当地人)呢".我接了一句,因为她的眼睛很大,皮肤很黑,仔细看和汉人还是不一样的.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下,年轻女子落落大方地讲了她的故事,或说是他的故事.
长城脚下的驻操营镇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地方,交通并不发达,有个小伙子,农民,也是明朝戍边人的后代,他生活的偏僻的小山村生活并不富裕,外面进来的人也很少,他平时就种点玉米,瓜菜,当云朵从山间飘过,他抬头仰望时,天空的轮廓也就被群山界定了.小伙字很郁闷,想找个人,能一起说话,一起走过祖先们已走过四百多年的日子,可是村太小,没有人能陪他.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决定去找个算命先生指点一下怎样才能找到这么个人.算命先生跟他说他的运在南方.小伙子就上路了,先是出了山,然后坐火车,一路往南,过了长江,到了湖北或是湖南(我已记不清了),他在江南游荡,打短工,不知呆了多久,他心里那个人没有出现,他于是回到了群山环绕的家乡.
在家乡的日子,他还是闷,他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了,他相信他的心上人就如算命先生说的,在这国度的南方的某个角落,等着他去认识.于是他又上路了,先是出了山,然后坐火车,一路往南,过了长江,再往南,四川,贵州,云南..到了云南,下了火车,就坐汽车,到后来,公路也没有了,他就坐拖拉机,坐了很久,在快出国境的大山里,他发现了一处傈僳族山寨,他在那里呆了下来,然后他在那里碰到了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傈僳女孩,然后他把她带回了3000公里外的长城下的家,河北抚宁...
一晃6年过去了, 我依然无法忘记这个传奇而浪漫的故事,我没有见到那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但还依稀记得傈僳族女孩讲起她的汉族丈夫时眼睛里的笑意,我想她是幸福的,她已经融入了她新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这生活普通到只是守在祖先生活过的长城边,种地和向来的不多的外来游客卖地里出的黄瓜.我猜测她的男人懂得如何珍惜这份千里姻缘.我猜测那一份珍惜后面的付出与努力:一个南方人,一个北方人,一个傈僳族;一个汉族,语言,习俗,两个人间太多的不同,对一场爱情的太多的挑战,但这一切的一切,在有爱的人心里, 除了证明他们心中的那份爱的力量,让他们感受爱的美丽,不会成为不去爱的理由.
是的,抚宁的那个小伙子是宿命的,但他的宿命何尝不是一种信念,一种关于爱的信念:只要能找到爱,不管走多远都不算远.他尝试了,努力了,不止一次,他终于得到了爱的眷顾...
老边儿于
2009-01-21 15:59:28 发表在分类:
杂记 中
(49325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