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你的视线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马营河堡
出了右卫城我们直接来到马营河堡。一进村子,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古戏台。牛先生称它为“乐楼”。据说它是朔同地区现存最完好的一座明代古戏台。建筑年代不详,山墙上有碑碣,记载着清代驻守此地的蓝旗军曾捐款做过维修之事。按照史料所载,古戏台的位置设在老爷庙内,可如今老爷庙已荡然无存。
古戏台造型古朴精巧,周遭设台栏,其上有浮雕,图案精美。我特别喜欢它的屋顶建筑,山形状与尖顶状相结合,曲线自然流畅。右玉当地有自己独特的娱乐形式——右玉道情。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今天仍在散发着它的光彩,不知当年马营河戏台上上演的是不是右玉道情?但它的存在,足以说明当年地方戏剧繁荣的盛况。
古戏台对面是五神庙,大门紧锁。好奇的淑女和聂老师执意找来了拿钥匙的老乡,打开门看个究竟。门口有一座小建筑物,乍看我还以为是烤烟房,原来这里曾为钟楼,现在大钟也不知了去向。牛先生说,这庙里曾供奉着大路、小路、陆路、水路、空路五位神仙。还说,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把五神庙改为学校,现在有一间房里还堆放着杂物。不管怎么说,五神庙上了大铁锁,古戏台也在前几年修缮过,这一切都说明村民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有了保护意识。看完这些浓郁的古文化精髓,我们便向老乡打听旧堡的具体位置,老乡们都说那里荒了,什么也没有,他们搞不清我们这伙人为什么对一个荒弃的旧堡感兴趣。沿着老乡指的方向,我们来到紧贴在村子边的堡城内。据载,马营河堡是万历元年(1573年)设置,堡周八分。形制极小,一览无余,入口处墙根底下还残留着砖块。马营河堡的确荒了,它完成了曾经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我认为即使在今天,它也不会淡出我们的视线。
杀虎口
一开始行程中并没有计划到杀虎口,这地方大家都来过了。因为到了中午,所以小储安排到杀虎口旅游景区吃午饭。
想想20年前曾来过这里,那也是深秋季节,满目荒凉,大风席卷着黄土扑向我们这帮写生的师生,手指冻得发麻,好长时间无法完成一幅速写,而在地里的农民正忙着秋收。那时我就惊叹,生活在这里的乡民,抗风沙,战严寒,毅力是多么的顽强。今天,这里的面貌变得让我大吃一惊,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关隘城楼威严耸立,街面店铺雕梁画栋,景区布局井然有序,这真是大手笔,见出为政者的一番用心。
杀虎口街上的饭店不少,可吃饭的人并不多,我们在这条街上转了一圈,最后选定到人多的“云东阁”吃饭。老板把我们让进里屋,大家脱鞋鞋上炕,围着一张小桌吃饭,热乎乎的,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特别温馨。
一杯酒下肚,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谈天说地,气氛活跃,很快话题就转到右玉道情上来。牛先生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右玉道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道情,最早见于宋代,道家为宣传道教而编写的道歌。右玉道情属于晋北道情,经过漫长的流变,它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今年右玉道情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右玉县有一个道情剧团,经常下乡演出。现在,县里还成立了一个“小百花”道情班,招收了一批小学员,由一位精通右玉道情艺术的退休教师来执教。牛先生本人也酷爱右玉道情,一有时间,他就要和一帮戏迷老哥们红火红火。一听到这儿,大伙都来了兴趣,非让牛先生给唱几句右玉道情不可。牛先生拗不过我们,借着酒劲儿,低吟浅唱了一段,旋律舒缓柔美,大家听得痴痴迷迷,要不是赶时间到其它地方去考察,肯定还得让牛先生再唱几段才过瘾呢。
大方鼎于
2006-11-16 13:52:01 发表在分类:
中
(53929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