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Escape
Forgive us our trespasses, As we forgive those who have trespassed against us. 
 

2006-05-16 Tue

寻踪晋冀明长城(三)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五、城赏
次日起床,昨晚赶来的诸位竟已趁早先行赶到下一步要去的长城。匆忙吃完早餐,谢过老乡之后赶紧跟了过去。紧忙赶着看了几座楼子之后(后文再叙)跟着大部队开往了今日的主要目的地:茨沟营。
茨沟营为内长城重要城堡之一,是通往五台山的关口。今该处尚存残墙几段,敌楼一座。《考实》载“城内旧制尚存,城东、西、南三面开门。东门今尚存砖券拱门洞,门额上嵌有一块石匾,阴刻楷书‘应关城’”。
东门城楼为少见的双重门楼,其一在砖券拱门之上,另一个却是悬空的,靠木柱支撑。楼内有《新建楼阁碑记》,为“天启三年(1623年)岁次癸亥菊月朔日吉旦,钦奉分守龙固二关参将河东仇时明立”,阴刻楷书,字迹清晰,字体遒劲,惜为好事之人涂抹其上。碑文所言:
“关圣之崇祀遍天下矣,惟边城则崇祀最尊,有恢宏其殿宇,而庄严庙貌奉为相火者比比皆是也,茨沟何地也,前后左右环列以山,城以内外合(?)而流,军民杂处,特一偏隅耳。万历初年始建城墙楼台及修盖衙宇,改茨沟村为茨沟营,设官募士统辖龙固二关地方,予初临兹土,礼谒关圣,乃知殿宇设于城之东门上,借城为址,规模狭隘,堂内仅容数人,簷外偪接城垣,愕然曰:是可以称大圣之居乎?欱(?)命旗鼓官别□大地为改奉计,而地卒不可得。说者谓圣像之设于斯也四十年,所兴其小不得地,奚若仍旧贯之为便。予然其说,及覆思之终不安其说,遂命旗鼓官相度本殿之前接其滴水从空中建一小阁,较前稍宽扩充,祭祷亦宽,方便悬匾,……”
原来当年该城因为地势狭窄,只能把关帝庙设于东门城楼中,新官到任的仇时明参将觉得此极为不妥,又别求其地不得,只好命人在原城楼外面沿滴水增建一阁楼,以宽其地,求安圣心,亦安己之心。碑文后段为颂关圣之言,在此不复引述。正如碑文所言,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武圣崇拜年代里,“关圣之崇祀遍天下矣,惟边城则崇祀最尊,有恢宏其殿宇,而庄严庙貌奉为相火者比比皆是也”,像这里这样把武圣供在城门楼里面估计极其稀少,难得这座建于近四百年前的阁楼和它依附的城楼如今尚存,更为难得的是碑文亦保存完好,是我们得以一窥其究。专门为其加筑阁楼的关圣圣像如今已经找不到了,在其曾经端坐的位置上,是当地人放置的杂物。但是两边墙上颂扬关圣武德的壁画还完好的保留着,诸如过五关斩七将、辕门射戟、三让徐州、许田射鹿等等,栩栩如生。
阁楼下面是保存至今的“应关城”石匾,关于这个“应关城”的来历可能还有故事可考,推测当是“历初年始建城墙楼台及修盖衙宇,改茨沟村为茨沟营,设官募士统辖龙固二关地方”筑城时,如斯命名此城,茨沟营应该只是驻防的称呼。楼的南边有少量可见残墙延伸只河里,北面尚有一段石墙接当地居民的房舍。
城东门外有一座基本保持原貌的“碧霞祠”。祠内正殿供奉为三位娘娘,四周泥塑主要以送子形象为主。院内有一石碑,惜因随手拓碑未及细看。院内东西各有亭子一座(曾为钟楼鼓楼?)旁边各有一颗至少两百年以上的松树。祠内雕栏、画栋、泥塑、壁画等形象生动,极为难得的保持了原有风貌。正殿的立柱顶端接屋檐处有该地区常见的脸谱,疑为避邪。
碧霞祠的对面是一旧戏台,如今基本处于废弃状态,其内四壁上仍存有旧时之松鹤图等木板画,可惜风化严重。
进入城内,依稀可辨旧时统领龙固二关的古堡旧制。同样是以风化石块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院落规则分布河边。一门楼一进的院落,门上或繁或简的砖雕,石头垒起来的堡坎、台阶无不经历几百年而至今世。还有一户有两门楼两进的院落,估计曾为旧时衙宇。街道上还有拴马桩,如今,它们有的竟然成了广告牌,上书“小吃”二字……
这个村子还是一个长寿村,有很多高寿的老人。我们寻访的一位叫做高奇武的老人已经九十三岁,看起来竟然和七十岁的老人差不多,是边关武将的血脉相传还是水土使然?另一个或许是相传下来的传统,村子里面的牧羊竟然是各家分养统一放牧的,我们有幸看见了早晨各家将羊赶出汇到一起的景象,那种由小变大的过程,着实令人惊异;最麻烦的是很多需要照管的羊羔,总是制造一点小小的混乱,但是这种混乱中却显示出一种亘古的秩序。老普戏称这是互助组和幼儿园,不管如何,这一切都使人肃然起敬。
茨沟营北面山顶尚存敌楼一座,已经远不如考实所载“今亦保存较好”。该楼三面已坍塌,仅余东南角,其上尚有匾额、水口等存在。推测该楼原有东西两面各四个箭窗,其中东面尚存箭窗一个,其上卷拱已经塌陷,下部也被掏空,如今是登城的“门”;南面正中有一门两箭窗,门前登城梯道已经垮塌多年,门额上嵌有石匾刻,风化严重,仅可见一“十”字;北面推测有三个箭窗。由于顶部完全坍塌,只能推测其应该为回廊结构。该楼地势险要,仅两段单边石墙沿两边山脊连接其上,上下山过程,可没让我等少费工夫。登临其上,恰好能够监视自平型关至吴王口南下的内长城,同时也可以监视从吴王口转东至内三关一路的长城动向,其下的茨沟营应关城却恰好被一个峪口挡住,怪乎此地驻防军官曾至参将,统防龙固二关。只是斯时斯地已去,如今此处成为了“文物大省的弃儿”,我等同该楼一起成了该处长城关隘“最后的守望者”(老普语)。
匆忙之间离开茨沟营,开始往另一处预定目标前进,在G108的路上,老普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寸口还留有门楼的村子,赶紧PTT大家停车,下车一探其究。首先看见的是村口前面的一块碑石,讲的是近世整饬该村的事迹,没待细看。匆忙往里走,至村子门楼底下,发现这就是内长城古堡神堂堡旧址所在地。大约在国道旁边的缘故,该古堡旧址没有茨沟营那么完整的保留原貌,城门楼子虽然是旧有的,其下的砖石卷拱却是近几十年翻修的,券洞上有匾额,刻有“神堂堡”三字。看了城门有些失望,以为里面也进行了这样的翻修。出乎意料,城堡内部保存非常良好,街道、院门、砖雕等一应保持旧有风貌。特别是各家院门上的砖雕,各有特色,应该代表古堡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该堡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在和两个城门之间的主要街道垂直的方向上有很多小巷,巷口都有一个同院门一样的门,巷内各户再各成院落。战争来时,即便敌人攻进堡内,巷门一关,或能蒙骗过敌人,或能以此作为许多城堡与敌人抗争,甚至可以将敌人诱入堡内,然后各门打开,一起冲出来杀敌人个措手不及。这在古代军事史上可能也是一种创举,一种化整为零、灵活多变的战略措施。与我们进入的南门相对的一侧是北门,其造型和南门类同,也是翻修过的,出城门有一小小的石拱桥,其历史和城堡相当。北门旁边是神堂堡乡政府,另外还有一所“邓亚萍希望小学”也在此处。古堡、政府机关、希望小学共居此地,也是别样风景。在此,特别向在堡外办公的当地政府,堡内的居民,还有十几年前便来此播下希望种子的邓亚萍女士表示敬意。尽管这里的保护和开发都没有做的更好,甚至还有两块石碑在南门口当作铺路的石基,但是,他们毕竟没让这座边城古堡湮灭在G108的滚滚黑金(此地为晋煤外运通道)当中。







老涧于 2006-05-16 22:09:03 发表在分类:梦回长城
(49218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