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城事
 任百姓评说 

2006-01-27 Fri

紧扣“灵魂”甘肃嘉峪关市文化旅游越做越红火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新华网甘肃频道( 01-27 08:57:19) 来源:甘肃日报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深谙此道的嘉峪关人,紧扣“灵魂”狠下功夫,做足文章,从而使文化旅游产业越做越火。去年该市旅游业直接收入1.2亿元,相关产业收入达到2.6亿元,文化旅游正朝着支柱产业的“宝座”阔步迈进。

原本坐落于闹市繁华地段的长城博物馆当年真可谓门庭冷落。为了摆脱困境,该市决定将博物馆搬迁到嘉峪关关城脚下。市区内的原址给了中国联通,迁建项目算是启动了,可土建工程完成后,室内文物布展又没钱了。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文化广播电视局号召职工进行集资。集资之顺利实在出乎意料,总共收到集资款450万元。博物馆在新址开放以后,与关城旅游连成一体,每年平均收入225万元,是迁建之前的28倍,不仅财政“断奶”,而且还上缴税款,这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

博物馆的搬迁将文化旅游的思路“搬活了”:以此为契机进行的一系列文物开发建设,改变了“除了城楼什么都没有”的局面,每个游客在这里的消费额由原来的20元提高到80元以上;文化投入实现了多元化,7年里该市向文物景点投资8421万元,除了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之外,还招商引资1889万元,职工集资入股的资金也高达1179万元;文化体制的创新有了突破,87名职工出资成立了股份制的长城旅游开发公司,专门从事景区旅游服务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良好的效益使股东年分红最高达到了15%。

嘉峪关市进行旅游开发时也没忘文物保护。距关城7.5公里的长城西端“第一墩”从地面看也就是个土堆而已。但走入仿天然洞穴式的“地谷”,却是耳目一新。观光台悬于50米高的崖壁上,从台上转头侧望长城第一墩,跃入脑海的是历史的沧桑;抬头仰望祁连山脉,映入眼帘的则是白雪皑皑,天高野阔的雄奇;低头俯看,讨赖河水滔滔东去,宛如白练飞舞,又似游龙穿行;河对岸的戈壁上依次分布着古客栈、古军营、古战场,还有把边塞诗意形象化的雕塑“醉卧沙场君莫笑”。

302米长的滑索和128米长的吊桥连接着两岸。在这里,文物与景物、动物与静物,惬意的观赏与惊险的参与浓缩在同一时空,让人不能不佩服开发者的巧思。

之所以把旅游设施藏于地下,该市文物景区管理委员会助理调研员李兆华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持文物原貌。

文化广播电视局下属的这个“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一年创收总额在1500万元以上,已经有能力向文物保护和产业发展滚动投入。


新华网甘肃频道


转帖于 2006-01-27 08:57:19 发表在分类:长城新闻
(48593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