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头帖:宣镇明堡探寻——葛峪堡(下)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接近葛峪堡村西门,发现路边到处有村民行走。远处漫坡上的庄稼地里,也有人影晃动。每人手里都拿着布袋、塑料袋一类的东西。今天是正月初三上午,村民们当然不是去地里干活。我想,应当是到什么地方去赶集。
葛峪堡西门城墙被开了一个大口子,柏油路铺进了村子,西门瓮城的轮廓尚在。
我将车停放在瓮城外,进入了城内。尽管城内许多农民的住宅依旧是土坯房,但还是马上感到了过年的气氛。
村中央的高音喇叭播放着地方戏的录音,我感觉是昆曲一类的腔调。街道两侧的大门和窗外,到处是红色的春联、灯笼和彩带,许多人胸前佩戴着红色布条,车辆的前后保险杠、左右后视镜上也都悬挂红带子,甚至小车后风挡玻璃上竟然也贴有春联。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些,但不知道胸前挂红是什么风俗。询问了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大家均回答:从正月初一到初五都要配戴红布条,表示喜庆吉祥,也有辟邪的意思。
于是,我向他们要了一个挂在胸前,但没有多余的红布条挂在车上了。
有人手里拿着酒瓶出村,我想起进村时看到的那些人,冰天雪地到哪里赶集呢?这时我似乎明白了,急忙询问,得知:每年的正月初三,都必须上坟。我在别处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风俗,那么清明怎么办呢?老乡回答说:那就随便了,但初三是必须的。
是的,十里不同天,各地风俗迥异。
几年前,我曾由丰宁县凤山镇,经由滦平、巴克什营、古北口回京。当时是在夜间行车,猛然看到公路两侧的旷野处,有灯笼和火光象幽灵一样晃动,几乎看不到人。有时火光冲天,纸做的牛鬼蛇神浑身冒火被风刮到路上,有时火球在几里外飘忽。远远望去,沿途几十里,到处是火光和纸钱,让人感到寒气逼身,毛骨悚然。我不知道要同时死掉多少人才能引出这么大动静。当时没敢停车,过了十多公里后再一打听,原来是当地人在过鬼节,真是名副其实。
葛峪堡城共有两个城门,南门和西门。以前,我总是习惯性的认为,既然是城,就应当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而我到过的多处城堡却完全不同。比如说怀来北边的麻峪口堡,竟只有一个城门,这使我吃惊。
明代,其在建立城堡时,需要考虑地形、等级、料材、兵力、交通、安全等因素。有些城堡建立在地形狭窄的地方,或只有一条道路进出,或驻扎军队人数较少,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建筑若干城门。
在边塞,多开一处城门,就等于多增加了一分危险,同时也增加了驻军、粮饷、运输等诸多的困难。长城沿线上百个城堡,这个问题必须考虑。
葛峪堡出西门通向常峪口堡,出南门通向小营盘,再没有其它通道需要开设城门了。而内地府县的城池,四通八达,势必多开城门。最大的北京城的外城,开设了九个城门。
宣府镇将防守长城屯兵的各城堡营盘,根据地理形势,划分为中西东北等路。其中,中路共有城堡十一,戍守边墙一百三十一里,边墩一百四十七座,火路墩二百一十二座。万历年间驻扎官军五千三百名上下。
葛峪堡处于中路较为中央的位置。
西边有青边口、常峪口等城堡,东边有大、小白阳等城堡。
因此,为便于居中调度、左右指挥,中路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参将,便被指令驻扎于此。
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明代各边镇当做各卫戍区看待,那么宣镇的总兵官和副总兵官,就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副司令,参将就是军师一级的长官,下面就是游击、守备、操守、千总、把总等军职人员。
镇守京城和京陵的北大门居庸关,是由参将驻守的。而偏居一隅、现在不为众人注目的的葛峪堡,竟也有参将驻守,确实出乎我的预料。
葛峪堡的东、北城墙保存较好,西、南城墙有断开和坍塌的地方。根据资料介绍:“本堡创自宣德五年,嘉靖四十三年增修,万历六年砖包,周四里二百五十步,高三丈五尺……”。
这就是说,葛峪堡一四三○年建立,一五七八年又将墙体包砖。
我看到保存较好的城墙段,高度与原来相当,只是墙体上的城砖,已经被全部扒掉。城内一半以上的家庭,都使用城砖盖房和砌墙。这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毁坏城堡的情况如出一辙。向老乡打听后得知,城墙只在外侧包砖,内侧原本就是土城墙。
走出南门,看到南门的瓮城仍保持着原始轮廓,城门向东。这就对了,向东的这一条道路,正好是通向大小营盘、凤凰山的。
我在南门瓮城犹豫了片刻。原先我并没有将凤凰山、大营盘一带的长城列入计划内。如果前往,晚上大概就要在冰雪路面上开夜车了。
管不了那么许多了,还是顺其自然吧,只要别留下遗憾就行,这辈子可能就来这一次。
我离开葛峪堡,向东北方向的凤凰山靠拢。……
图片1:大年初三,葛峪堡内主要街道。
图片2:葛峪堡南墙、马面和南门瓮城。
诗书于
2005-04-12 21:40:39 发表在分类:
明边搜寻 中
(48282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