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口-东团堡穿越见闻——古道与希望(六)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东团堡
曲曲的公路在峡谷中拐了个大弯,拐过这道弯,一座宝塔豁然出现在路边。宝塔名为河神塔,重建于2003年9月7日,为密檐三层实心砖塔,顶有一座水泥塔刹,是村民们为造福子孙而建。宝塔的西南侧便是历史悠久的东团堡村。老乡告诉我们,村中还有龙王庙和奶奶庙等古迹,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只拜访了边上的奶奶庙。
在一位心大妈的带路下,我们绕过一间农舍,来到了村头的一片空地上,奶奶庙坐座北朝南,在空地北侧一堆柴禾后突起一间砖门,这间砖门便是奶奶庙的大门。这间砖砌大门顶有飞檐,两端尖尖地翘起带有纹饰的邸吻。走进奶奶庙内,院中两株古松挺拔,正面是三开间的殿堂,两侧各有一排配殿。正殿门前左右各有一块倒伏的碑基和碑帽,碑基正面各雕有一副夸张的人面像和兽像,碑帽正面各雕有一条盘龙和舞凤。一侧的碑帽刻有“乐善好施”,另侧刻有“芳名不朽”。后来,我们分别在奶奶庙北侧的磨房中和东团堡跃进门外的水沟上找到了这两块分离的石碑。
走进破旧的正殿,却见脊下斗拱层层叠叠,交错复杂,东墙上画有有一块标准的黑板,西墙残有板报的痕迹。再仔细观察灰暗的老墙,却见东、西两侧墙之上残有精美的壁画。壁画虽已残损,但从保留下来的局部来看,色彩丰富鲜艳,表现的是一个一个的神话故事。走出正殿,再看两侧的配殿已堆满了柴禾,在两殿的残墙之上也发现了壁画的遗迹。这座奶奶庙曾几何时与东团堡一样,在此一带是何等的辉煌。老乡告诉我们,“文革”时破“四旧”,奶奶庙被砸,神像全部被毁,石碑被推翻,院中原有一个大牧丹花池也被刨平,后来古庙被当成了教室,现在已成无人看管的状况。
走出了奶奶庙,老乡们带我们去隔壁的磨房中找石碑。被推掉的石碑现横卧在座房的西北角,成为磨房中搁置工具和粮食的一个大大的平台。孩子们告诉我们,石碑的正面和反面都有文字,经仔细观察,正面为记事碑文,反面为资捐建庙人的功德榜。几十年的磨损,石碑上字迹模糊,在昏暗的光线,我们还是辨认出“宣统元年”几个字。初步可以断定,此庙建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离开了奶奶庙,我们告诉老乡要去南门看看,热心的老乡担心我们找不到路,让一位小朋友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带路。城中古老的碎石道已被岁月磨得光亮,街道两侧是一间间石块垒砌的村宅,石墙外抹了一层厚厚的黄泥面层,风吹雨淋的风化大多泥墙已经脱落,露出了一堵堵石墙。古道边上每隔不远便有一只石碾,这些石碾多已废弃,但却印证了东团堡悠久的历史。在街道的拐弯处,有一座古老的院门,两扇蓝色的木院门紧闭,院内建有一排现代气息的瓦房,院门口挂着“东团堡乡东团堡村村委会”的大牌。
过了村委会,顺着街道向右拐,便走到了一条现代乡镇风格的大街上,虽然古树依旧,但路面已是水泥铺设,没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顺着街道一路南行,便是村中最大的广场,广场西侧是一座“大众剧场”的戏台,这是东团堡村村民们娱乐的场所,广场边上便是东团堡至涞源县城班车的车站。过了广场向南拐后,穿过一条热闹的商业街,我们终于看到了东团堡南门。
乍一见到南门,我们吃了一惊,这完全是一座现代的建筑,那是我们想象中的古堡城门呀。没有一块古城砖,顶上还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完全是重新修建的。我连声问小朋友“是这座城门吗?”他回答“是呀,东团堡就这一座城门。”虽然回答得如此肯定,但还是让我觉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东团堡的南门,门外的东侧墙中嵌有一块匾,内容为城门的整修碑记,“曾于东团堡乡工作之赵文、王晓明、张佃军、杨辉、李季军五同志,感念故地,捐资整修。”整修时间为2003年7月。碑文采用的是整修一词,而不是重修或重建,按字面解释应是古老的城门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只不过整修一新。从城门外两株古老的参天榆树来看,南门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因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料,不知道城门建于何年。在《畿辅通志》中找不到东团堡这个地名,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其有西南走向的乌龙河流至乌龙沟,经乌龙沟而汇入拒马河,因此应是乌龙沟外的重要关口。还有一条古道向东北绕行太行深山,经桃木疙瘩村,拐回西南方向,经石塘、横岭等关口,直达金水口,因此也可属金水口西的防御体系之一。
整修一新的东团堡南门,中间仍是一个高大券门,两侧墙上是两句最为振奋人心的口号“求真务实”和“团结进取”,门楣为“瑞气东升”,顶上正中有一个巨大的五角星,券门斜边上还骑着两颗小五角星。要说“团结进取”是做到了,够气派、够现代的城门,可“求真务实”是不是缺了点什么呢?最起码古城门不是这个样子吧。
在老乡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奶奶庙内的另一块石碑。石碑的现状很惨,横跨在门前沟上的桥西边,与水泥桥一起构成了跨沟有通道。桥面满落了大量的灰尘,我和长啸辨认了许久,就是找不到几个清楚的文字。边上开饭馆的一位小姑娘见我们如此认真在研究碑文,拿起了一只拖把,沾上沟中的溪水,在碑面了清洗了数遍,终于碑文局部地清晰起来。“三观观音殿龙王马王五道庙戏台石桥”只在碑文中辨出这句最长的一段,其他部分磨损严重已无法整段辨认。碑文中也得到了“宣统元年”,估计也是建造什么的时间。看着奶奶庙内的两块石碑落得如此的下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真不知道谁最终能让石碑再在庙中高高的挺起胸来呀?
看完石碑已是13时15分,带路的小朋友热心要领我们去瞻仰烈士陵园,但考虑到我来还要到涞源赶火车,只好将烈士陵园的瞻仰留待下次。返回进入城门,我们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家姓周名玉苍,今年81岁,参加过抗战,主要在易县作战,在杨成武(一分区)手下马辉的部队里,警卫连当侦察员,也在机枪排当过兵。周老汉告诉我们,城门主要是日本人拆的,南门的庙也被拆毁。四周的城墙如今也只剩下了土台子。
急匆匆与老人简单了解一些情况后,我们立即向车站赶去,刚到车站就见一辆班车发动准备出发,我们赶紧问司机下趟车是几点,司机告诉我们下趟车是2点半,一算时间2点半再走,赶4时15分的火车过于紧张,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向涞源赶去。
野人老J于
2006-01-19 14:16:04 发表在分类:
考察 中
(48544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