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保护 〉专题报道 〉走马长城 —— 山西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走马长城
图/文:山西晚报 梁保忠 吕国俊 2005.08~11 整理:带刀行者

走马长城(20):平型关下夜访长城人家
带刀行者 于2005-11-28 16:00:48发表于长城小站


雄关已被雨打风吹去

长城依雁门一路东行,到应县、浑源境内后以山为险,加上人为和自然双重损毁,仅略存零星残墙和墩台。断断续续中,长城延伸到繁峙与灵丘交界处。记者一路随行,于11月17日傍晚来到距繁峙县城65公里的平型关。

夕阳下,偃伏在两山之间缓坡地段的平型关只剩一个砖碹的拱门,门洞高2.5米左右,宽约 2米,看样子仅能容单人匹马通过。当地一位老乡介绍,关口处原建有一座小关城,关门城台之上,有一座三开间的单层城门楼。楼和关门皆于1939年被洪水冲毁,现在见到的关门是1962年重修的。

据史料记载,这一带长城为战国时赵国修筑,隋代重修。到明代,平型关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为加强防御,特在原长城外包砌砖石,加高加宽,并在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岭口堡城为关城(即今横涧乡平型关村所在地)。但眼前的情景却令记者徒留长叹:底部为条石垒砌的砖包长城,依偎在关口两旁,只剩下了可怜的三四米长;往北往南延伸的城墙,包砖尽被扒去,土夯的墙面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再往远处看,山坡上已经没有了长城的踪影———昔日的雄关,如今已被雨打风吹去……

“古墙”环绕长城人家

从关口南行2.5公里,就到了平型关的关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 远远望去,村子四墙围绕,还有些城堡的样子,只是墙也被扒光了“衣服”(包砖)。南门外一堵照壁上写有“平型关”三个紫红色的大字,行楷印刷体,已没有半点古关的韵味。矩形的门楼塌毁大半,顶上的一根横梁摇摇欲坠。从门洞进入村中,所见村民的院墙竟全是用城墙砖和长城上的条石垒砌而成。

记者正在大街上端详着,一个黑脸汉子走过来,与记者聊了起来。随后他把记者让进一处有着三间低矮窑洞的院子。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女人迎了出来,汉子说这是他媳妇。

进得屋来,裸露着泥皮的墙壁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炕上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睡得正香。靠后墙的一对小平柜上,堆着碗、盘和剩饭。为防止屋顶的尘土掉进碗中,主人特意在上面盖了个编织袋。除了这些,小屋里再也没有其他摆设了。

“宿营地”穷困依旧

汉子掏出烟袋,不好意思地让记者,记者赶忙说不会抽烟。汉子说自己叫王三三,这老窑洞虽破,却是爹给碹起的。因为穷,村里的后生们最难的事就是娶媳妇,他39岁才娶了一个四川媳妇。“结婚4年了,家里只添了两个娃娃,别的啥也没添。”“那你们靠啥生活呢?”记者问。“种着六七亩山坡地,只能凑合着填饱肚子。平时连个零花钱都没有,唉!”汉子长叹一声,“抗日那时候,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个漂亮仗,因为这个,1966年国务院把平型关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听老辈们说,平型关战役期间,俺们村是八路军的宿营地,乡亲们为革命可出了力啦!可是,解放这么多年了,村里的面貌就没见咋变。直到现在,连条好路也没有,客车也不通。大名鼎鼎的平型关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记者问:“这村附近不是有铁矿石吗?你们咋不挖?”他说:“一般地方挖不出来,也不让随便挖。近几年有几个大老板在村南的山上开铁矿,把路捣翻了,把山上的草木破坏了,乡亲们一点好处也没得到……”

王三三说到这里狠狠地吸了一口水烟。青烟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烟锅子上飘起,像是剪不断的愁绪。

离开王三三的家时,一轮圆月已升了上来。月光照耀下,平型关村家家户户用条石和城砖垒砌的院墙上,泛起一片片清冷的光。 本报记者梁保忠文/图

平型关关口
(2005-11-28 03:46:39)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3212